第二十五章 列軍陣少年斬敵將 亂軍心遼軍如灰散
關燈
小
中
大
天明,出營,列陣。靖遼雙方軍旗招展,鎧甲鮮明,一時之間氣勢沖天。
一聲怒喝,只見遼軍軍中沖出一騎,於陣前勒馬站定。此人年歲四十有餘,蓄著兩尺長須,手中持著長槊,大聲喝道:“對面靖軍,我主天命所歸,已為正統,天帝亦派雷神相助,爾等還不速降,更待何時!”
對面遼軍立刻大聲呼喝,“天命所歸,天命所歸”,倒是頗有一些氣勢。
江源一身戎裝,身披鎧甲,騎於踏雪烏騅之上,卻是滿頭的黑線。現在他是確定了,在城內散布天帝論謠言的必是遼王派去的細作,遼王為了給他的反叛來個正統的名頭也是蠻拼的,陣前還試圖動搖對手的軍心,可惜了他遇上的卻是睿王的軍隊,望天……
對面遼軍喊得震天徹底,可惜這邊的靖軍卻一點反應都沒有,一陣秋風吹過陣前,顯得那叫一個蒼涼。
在這群靖軍心中最近最大的談資是什麽?那就是睿王乃天帝轉世,江源為雷神再生。這個近乎評書的故事版本每天都在耳邊晃悠幾次,各種證據充斥其間,已經快將他們催眠了,在他們心中睿王便是天帝,江源就是雷神,對面的遼軍連個說服力強一點兒的謊話都說不出來,實在是……唉。
這世界上最悲劇的事情是什麽?不是你說一句話大家都撲過來揍你,而是你說了一句話,對方直勾勾地看著你,仿佛在看一個智商個位數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絕世傻子……現在對面的遼將就這個感覺。
那遼將估計自己也覺得沒了面子,於是又喊了一句,“對面軍馬,可有敢與本將一戰者,速速前來送死!”
果然來了,江源微微一笑。
有些人認為評書小說裏說的鬥將都是作者胡編亂造說著玩的,其實卻不然。鬥將之事早在春秋之時就已經存在了,於南北朝逐漸興盛唐代到五代十國時期逐漸達到頂峰,宋代時期偶爾也會零星出現,直到元朝以後才基本絕跡的。《三國志》裏關羽陣前斬了顏良,《新唐書》裏秦瓊常常被李世民派去陣前挑戰,陣斬敵將,可見這鬥陣之事絕不是作者們生編硬造出來的。靖朝此時也很流行鬥將,不止國內如此,就連北蠻等外族那裏鬥將也是很有市場的。其實也可以理解,遼王人多,睿王人精,雙方都不確定必然能戰勝對手,這時候將為兵膽,若是能在陣上把對方砍了幾個當然可以讓自己這邊士氣大盛,勝算大漲。
這年頭又沒有□□,最強的床弩才能射三百步,弓射的只有更近,離著這麽遠叫陣一點危險系數都沒有,反而若是不敢應戰,便要有損士氣了。
江源不認識敵將,但旁邊也有認識的,張大海立刻催馬走到司徒晟身邊說道:“殿下,對面那賊將乃是遼王麾下武力魁首,姓洪名浩的便是,他十多年前考過武舉,因文試不佳沒能得中,後來就投了遼王。此人武藝高超,力量極大,聽說能挽六石強弓,舉五百斤巨石。他那槊長一丈有餘,份量很重,可您看,他提在手裏卻輕如鴻毛。北蠻襲擾遼國時他曾出戰,一戰陣斬十將,威名煊赫。末將恐怕一般人不是他一合之敵啊。”
司徒晟很熟悉張大海,他這人是個火爆脾氣,最是不肯服人,整個睿王麾下他只肯服江源一人,除此之外誰也不服。雖然沒說他自己與洪浩相比如何,可若不是自知不是對方的對手此時他怕是已經沖出去了。張大海本就是他麾下武力極高的那幾個了,他都自認不是對手,那麽就只能是江源出戰了。
他素來知道江源的厲害,可前些時日,眾將無聊在操場擺擂,幾個新收的將領不服江源向他挑戰,結果馬戰步戰都無人能敗江源,車輪陣下江源一個人連挑五將,可謂他麾下最善鬥將的戰將了。此時眾將皆是不敵,只能派江源去了。
江源一聽就明白必須得他親自出戰了,司徒晟一下令他就拔刀摧馬沖了上去。洪浩一見有人應戰,立刻舉槊摧馬迎上,那槊乃是特制的,怕有四十多斤,一般軍士根本揮舞不動,只能用一手將其固定在一定位置以馬的沖擊之力來攻擊敵人,可看他動作卻和揮舞一根草棍一樣,足見其力量之大。而且從他舉槊的速度來看,這人雖然力大卻一點也不笨拙,果然如張大海所言是一員良將。
槊,冷兵器時期重要的沖陣武器,雖然在亂軍之中用起來沒有馬刀方便,可若借著馬力用來沖陣絕對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利器。眼見雙方行近,洪浩迅猛出槊,正奔著江源前胸而來,江源也不側身躲避,一伸手就用左手將馬槊向旁邊一推,這一推看上去輕飄飄的,可對洪浩來說就像是一陣大浪拍來,若不是他力氣大,光這一下怕是整個人都得失去平衡跌下馬去。
他反應極快,一見刺沒有刺中,橫著就是一掃。和刺不一樣,掃這一下不但考驗人的力氣,也考驗馬的能力,就算江源力大,他座下的那匹烏騅馬也未必能趕得上自己騎著的北蠻寶馬,若是馬失前蹄也就只能任自己宰割了。
江源能不知道他的意思嗎,他知道自己胯/下的烏騅是匹好馬,可也未必是對方那匹寶馬的對手,手中的環首刀斜向下就是一砍,他這麽一帶,那馬槊的力氣就不是橫來的了,而是轉而向下走了,偏他力大,差點沒把對方的馬槊尖砸到土裏。
一個錯馬能有多長時間,此時江源已經到了洪浩近前了,所謂一寸長一寸強,一寸短一寸險,可是真到了近前就變成更長的馬槊施展不開了。江源揮手就是一刀砍向洪浩頭顱,洪浩趕忙向側邊去躲,估計是想來個鐙裏藏身,可江源反應迅速,一見這刀砍不到人,轉手就一刀橫抽到那馬的臀部。就是北蠻的寶馬也受不了江源這麽猛力的一抽啊,立刻就前蹄離地猛地一跳。這一跳不要緊,可別忘了洪浩正猛力側向一邊呢,那馬若是平穩的跑著當然不要緊,可這猛地四蹄都離了地可就掌握不了平衡了,被洪浩帶著就側著摔在了地上,正砸在洪浩身上,估摸著洪浩要不是武力出眾,就這一下就得被這一千來斤給壓死,可就算沒壓死也讓他徹底沒力氣爬起來了。
江源策馬到了他身前,從馬背上跳下,雙手一掀那匹北蠻馬就將它掀得站了起來,這匹馬因為有了主人當墊背反而沒事,站起來甩甩尾巴動動蹄子連點兒皮都沒擦破。江源一伸手就把洪浩拎起來扔到了北蠻馬的背上,這時自有靖軍的軍士騎馬趕來將敵將帶回己陣。
馬上鬥將就這麽迅速,就這麽點兒閃轉騰挪的地方,比的就是哪邊的人和馬力氣大,哪邊的反應又迅速,小說演義裏動不動就大戰數百回合,就是人受得了馬也不可能受得了,一般只三五回合就分得出勝負。
江源高坐馬背,反過來向遼軍叫陣,“對面叛軍,可還有敢上陣較量的?”
洪浩都不是對手,被對方一合就給挑了,遼軍裏哪還有上來送死的?
江源連呼三遍,沒人敢應,他笑道:“而今司徒橫已死,司徒柏已擒,對面那個亂臣賊子司徒標,還不下馬受降,還需要天兵過去捉嗎?”
他此話一出,對面戰陣一陣混亂,京城以南的信息都被大皇子和太子他們給截住了,根本沒人知道齊軍魏軍都敗了的事,如今只剩下遼國一軍抗衡整個天下之力,難怪軍士會混亂。江源也壞,他因為叫陣的緣故距離敵陣也就不到三百步,眼看著對方一將正騎馬立在陣前,他取下鞍上弓箭,挽弓就是一箭。那敵將還沒明白是怎麽回事就被他一箭穿胸射下馬來,敵陣立刻又是一亂。
見遼軍陣型變亂,睿王立刻下令出擊,手下的步兵聽令向前沖鋒,騎兵自左右兩翼向敵後包抄,意圖擾亂敵軍後陣分散敵軍攻擊。那魏王兵卒不多,但是騎兵倒是最多的,他麾下有擅長養馬的人才,依靠私商偷渡被他得了優良的馬種加以培育,竟然每人兩騎的配備了足足兩萬人的騎兵,這數字聽著就讓人眼饞不已,不過此時這些騎兵、養馬的人外加馬種都在睿王的口袋裏了,加上睿王本就有的騎兵和投降的齊王騎兵,硬是讓睿王配備了一只三萬兩千多人的騎兵隊伍,相對比對面遼王那寒摻的一萬騎兵,簡直高大上到晃眼的地步。
三萬對一萬,遼王的騎兵幾乎給跪了,這還怎麽打?攔也攔不住啊。果然,只一陣沖殺就讓靖軍的兵馬沖到了己方軍陣的背後,擾得軍陣一片混亂。
此時的騎兵可不是蒙古式的那種輕騎,而是全身披甲的重騎,江源將其改良了一下,按照唐朝騎兵的樣式,減少了戰馬身上的甲片,使其只護住容易受傷的前胸和臉部,其他甲片去除,騎士則依舊身著厚甲,這樣騎兵機動力增強,而沖鋒陷陣的能力沒有受到太大影響,可以迅速繞到敵後給予敵人毀滅性攻擊。江源從騎兵沖鋒開始就禦馬跟了上去,開始沖陣之時已然沖到了最前面。他戰力強勁,根本無人能擋,仿佛箭尖一樣帶著身後的騎兵就開始一路突襲。
江源的目的性相當明確,直奔遼王而去。杜甫有一首詩作得好:“挽弓當挽強,用箭當用長。射人先射馬,擒賊先擒王。”後面四句是諷刺戰爭的,頗有點兒迂腐,因此暫且不提,這句擒賊先擒王卻相當之經典,道出自古用兵之妙。那遼王所站的位置有些偏後,正方便他去偷襲,只這一沖,就是殺不死遼王也夠讓他軍心大亂了。
有兩名敵將一見江源動靜連忙上來阻攔,卻被江源一刀一個砍下馬去,他也來不及看那兩人死沒死了,只帶兵摧馬一路向前。敵軍後陣距離遼王的位置也就只有一裏左右,江源一路殺敵距離遼王只剩下一百多步。見他這般沖陣,遼王本想躲避,可又一想帥旗可是跟著他動的,若是他跑了豈不更是動搖軍心。
江源此時仗著左右都有靖軍護衛,還刀入鞘,取出弓箭來,搭箭就射,他那一箭兩百多步都能射穿鐵甲,這點距離絕對夠殺遼王的了。這遼王也是命大,身邊一將猛把他撲開了,雖然讓他從馬上摔了下去跌了個七葷八素,好歹沒被取了性命。和評書裏說的不一樣,無論王爺還是將軍都沒有敢穿什麽白盔白甲金盔金甲等著被殺的,所謂“臨陣不自標異”,要真穿的那麽標新立異怕是早就被敵人射成刺猬了,所以遼王這麽一入人群還真是不容易找出來。
江源一看遼王沒入人群看不見了,帥旗倒還立在那裏,立刻彎弓又是一箭,將遼王王旗射了下來。他也壞,扯著脖子就喊了起來,“遼王已死,降者不殺!”
他左右的騎兵也跟著一起喊了起來。不少遼軍士兵轉頭一看帥旗倒了,還以為遼王真的死了,這群不過打了幾仗的普通人哪有不亂的,被戰力強他們許多的靖軍殺得混亂不堪,眼看就要敗了。
這時候的士兵哪有什麽忠誠度可言,順風戰當然一切好說,若是攻堅戰哪有不逃的。官渡之戰,袁紹的軍隊是曹操的數倍,結果一旦軍心大亂就被曹軍追得四散而逃,更何況遼軍面對的是與自己人數差距沒多大的靖軍!潰兵越來越多,軍官根本阻攔不住,兵敗如山倒就是這麽個道理。
遼王司徒標倒是懂的決斷,一看敗軍之勢已不可阻,立刻帶著潰兵倉皇撤退。沒有王旗的指引,江源根本看不出誰是遼王,只得放棄追殺遼王,帶隊追擊遼國潰兵。
這一戰足足持續了一天一夜,斬敵兩萬餘,投降五萬餘,其餘都丟盔卸甲逃竄光了。
只這一戰就擊潰十四萬遼軍,解了京城之圍,江源笑了笑,他倒要看看在大靖這種軍功最上的王朝,還有誰能攔住睿王奪嫡之勢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一聲怒喝,只見遼軍軍中沖出一騎,於陣前勒馬站定。此人年歲四十有餘,蓄著兩尺長須,手中持著長槊,大聲喝道:“對面靖軍,我主天命所歸,已為正統,天帝亦派雷神相助,爾等還不速降,更待何時!”
對面遼軍立刻大聲呼喝,“天命所歸,天命所歸”,倒是頗有一些氣勢。
江源一身戎裝,身披鎧甲,騎於踏雪烏騅之上,卻是滿頭的黑線。現在他是確定了,在城內散布天帝論謠言的必是遼王派去的細作,遼王為了給他的反叛來個正統的名頭也是蠻拼的,陣前還試圖動搖對手的軍心,可惜了他遇上的卻是睿王的軍隊,望天……
對面遼軍喊得震天徹底,可惜這邊的靖軍卻一點反應都沒有,一陣秋風吹過陣前,顯得那叫一個蒼涼。
在這群靖軍心中最近最大的談資是什麽?那就是睿王乃天帝轉世,江源為雷神再生。這個近乎評書的故事版本每天都在耳邊晃悠幾次,各種證據充斥其間,已經快將他們催眠了,在他們心中睿王便是天帝,江源就是雷神,對面的遼軍連個說服力強一點兒的謊話都說不出來,實在是……唉。
這世界上最悲劇的事情是什麽?不是你說一句話大家都撲過來揍你,而是你說了一句話,對方直勾勾地看著你,仿佛在看一個智商個位數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絕世傻子……現在對面的遼將就這個感覺。
那遼將估計自己也覺得沒了面子,於是又喊了一句,“對面軍馬,可有敢與本將一戰者,速速前來送死!”
果然來了,江源微微一笑。
有些人認為評書小說裏說的鬥將都是作者胡編亂造說著玩的,其實卻不然。鬥將之事早在春秋之時就已經存在了,於南北朝逐漸興盛唐代到五代十國時期逐漸達到頂峰,宋代時期偶爾也會零星出現,直到元朝以後才基本絕跡的。《三國志》裏關羽陣前斬了顏良,《新唐書》裏秦瓊常常被李世民派去陣前挑戰,陣斬敵將,可見這鬥陣之事絕不是作者們生編硬造出來的。靖朝此時也很流行鬥將,不止國內如此,就連北蠻等外族那裏鬥將也是很有市場的。其實也可以理解,遼王人多,睿王人精,雙方都不確定必然能戰勝對手,這時候將為兵膽,若是能在陣上把對方砍了幾個當然可以讓自己這邊士氣大盛,勝算大漲。
這年頭又沒有□□,最強的床弩才能射三百步,弓射的只有更近,離著這麽遠叫陣一點危險系數都沒有,反而若是不敢應戰,便要有損士氣了。
江源不認識敵將,但旁邊也有認識的,張大海立刻催馬走到司徒晟身邊說道:“殿下,對面那賊將乃是遼王麾下武力魁首,姓洪名浩的便是,他十多年前考過武舉,因文試不佳沒能得中,後來就投了遼王。此人武藝高超,力量極大,聽說能挽六石強弓,舉五百斤巨石。他那槊長一丈有餘,份量很重,可您看,他提在手裏卻輕如鴻毛。北蠻襲擾遼國時他曾出戰,一戰陣斬十將,威名煊赫。末將恐怕一般人不是他一合之敵啊。”
司徒晟很熟悉張大海,他這人是個火爆脾氣,最是不肯服人,整個睿王麾下他只肯服江源一人,除此之外誰也不服。雖然沒說他自己與洪浩相比如何,可若不是自知不是對方的對手此時他怕是已經沖出去了。張大海本就是他麾下武力極高的那幾個了,他都自認不是對手,那麽就只能是江源出戰了。
他素來知道江源的厲害,可前些時日,眾將無聊在操場擺擂,幾個新收的將領不服江源向他挑戰,結果馬戰步戰都無人能敗江源,車輪陣下江源一個人連挑五將,可謂他麾下最善鬥將的戰將了。此時眾將皆是不敵,只能派江源去了。
江源一聽就明白必須得他親自出戰了,司徒晟一下令他就拔刀摧馬沖了上去。洪浩一見有人應戰,立刻舉槊摧馬迎上,那槊乃是特制的,怕有四十多斤,一般軍士根本揮舞不動,只能用一手將其固定在一定位置以馬的沖擊之力來攻擊敵人,可看他動作卻和揮舞一根草棍一樣,足見其力量之大。而且從他舉槊的速度來看,這人雖然力大卻一點也不笨拙,果然如張大海所言是一員良將。
槊,冷兵器時期重要的沖陣武器,雖然在亂軍之中用起來沒有馬刀方便,可若借著馬力用來沖陣絕對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利器。眼見雙方行近,洪浩迅猛出槊,正奔著江源前胸而來,江源也不側身躲避,一伸手就用左手將馬槊向旁邊一推,這一推看上去輕飄飄的,可對洪浩來說就像是一陣大浪拍來,若不是他力氣大,光這一下怕是整個人都得失去平衡跌下馬去。
他反應極快,一見刺沒有刺中,橫著就是一掃。和刺不一樣,掃這一下不但考驗人的力氣,也考驗馬的能力,就算江源力大,他座下的那匹烏騅馬也未必能趕得上自己騎著的北蠻寶馬,若是馬失前蹄也就只能任自己宰割了。
江源能不知道他的意思嗎,他知道自己胯/下的烏騅是匹好馬,可也未必是對方那匹寶馬的對手,手中的環首刀斜向下就是一砍,他這麽一帶,那馬槊的力氣就不是橫來的了,而是轉而向下走了,偏他力大,差點沒把對方的馬槊尖砸到土裏。
一個錯馬能有多長時間,此時江源已經到了洪浩近前了,所謂一寸長一寸強,一寸短一寸險,可是真到了近前就變成更長的馬槊施展不開了。江源揮手就是一刀砍向洪浩頭顱,洪浩趕忙向側邊去躲,估計是想來個鐙裏藏身,可江源反應迅速,一見這刀砍不到人,轉手就一刀橫抽到那馬的臀部。就是北蠻的寶馬也受不了江源這麽猛力的一抽啊,立刻就前蹄離地猛地一跳。這一跳不要緊,可別忘了洪浩正猛力側向一邊呢,那馬若是平穩的跑著當然不要緊,可這猛地四蹄都離了地可就掌握不了平衡了,被洪浩帶著就側著摔在了地上,正砸在洪浩身上,估摸著洪浩要不是武力出眾,就這一下就得被這一千來斤給壓死,可就算沒壓死也讓他徹底沒力氣爬起來了。
江源策馬到了他身前,從馬背上跳下,雙手一掀那匹北蠻馬就將它掀得站了起來,這匹馬因為有了主人當墊背反而沒事,站起來甩甩尾巴動動蹄子連點兒皮都沒擦破。江源一伸手就把洪浩拎起來扔到了北蠻馬的背上,這時自有靖軍的軍士騎馬趕來將敵將帶回己陣。
馬上鬥將就這麽迅速,就這麽點兒閃轉騰挪的地方,比的就是哪邊的人和馬力氣大,哪邊的反應又迅速,小說演義裏動不動就大戰數百回合,就是人受得了馬也不可能受得了,一般只三五回合就分得出勝負。
江源高坐馬背,反過來向遼軍叫陣,“對面叛軍,可還有敢上陣較量的?”
洪浩都不是對手,被對方一合就給挑了,遼軍裏哪還有上來送死的?
江源連呼三遍,沒人敢應,他笑道:“而今司徒橫已死,司徒柏已擒,對面那個亂臣賊子司徒標,還不下馬受降,還需要天兵過去捉嗎?”
他此話一出,對面戰陣一陣混亂,京城以南的信息都被大皇子和太子他們給截住了,根本沒人知道齊軍魏軍都敗了的事,如今只剩下遼國一軍抗衡整個天下之力,難怪軍士會混亂。江源也壞,他因為叫陣的緣故距離敵陣也就不到三百步,眼看著對方一將正騎馬立在陣前,他取下鞍上弓箭,挽弓就是一箭。那敵將還沒明白是怎麽回事就被他一箭穿胸射下馬來,敵陣立刻又是一亂。
見遼軍陣型變亂,睿王立刻下令出擊,手下的步兵聽令向前沖鋒,騎兵自左右兩翼向敵後包抄,意圖擾亂敵軍後陣分散敵軍攻擊。那魏王兵卒不多,但是騎兵倒是最多的,他麾下有擅長養馬的人才,依靠私商偷渡被他得了優良的馬種加以培育,竟然每人兩騎的配備了足足兩萬人的騎兵,這數字聽著就讓人眼饞不已,不過此時這些騎兵、養馬的人外加馬種都在睿王的口袋裏了,加上睿王本就有的騎兵和投降的齊王騎兵,硬是讓睿王配備了一只三萬兩千多人的騎兵隊伍,相對比對面遼王那寒摻的一萬騎兵,簡直高大上到晃眼的地步。
三萬對一萬,遼王的騎兵幾乎給跪了,這還怎麽打?攔也攔不住啊。果然,只一陣沖殺就讓靖軍的兵馬沖到了己方軍陣的背後,擾得軍陣一片混亂。
此時的騎兵可不是蒙古式的那種輕騎,而是全身披甲的重騎,江源將其改良了一下,按照唐朝騎兵的樣式,減少了戰馬身上的甲片,使其只護住容易受傷的前胸和臉部,其他甲片去除,騎士則依舊身著厚甲,這樣騎兵機動力增強,而沖鋒陷陣的能力沒有受到太大影響,可以迅速繞到敵後給予敵人毀滅性攻擊。江源從騎兵沖鋒開始就禦馬跟了上去,開始沖陣之時已然沖到了最前面。他戰力強勁,根本無人能擋,仿佛箭尖一樣帶著身後的騎兵就開始一路突襲。
江源的目的性相當明確,直奔遼王而去。杜甫有一首詩作得好:“挽弓當挽強,用箭當用長。射人先射馬,擒賊先擒王。”後面四句是諷刺戰爭的,頗有點兒迂腐,因此暫且不提,這句擒賊先擒王卻相當之經典,道出自古用兵之妙。那遼王所站的位置有些偏後,正方便他去偷襲,只這一沖,就是殺不死遼王也夠讓他軍心大亂了。
有兩名敵將一見江源動靜連忙上來阻攔,卻被江源一刀一個砍下馬去,他也來不及看那兩人死沒死了,只帶兵摧馬一路向前。敵軍後陣距離遼王的位置也就只有一裏左右,江源一路殺敵距離遼王只剩下一百多步。見他這般沖陣,遼王本想躲避,可又一想帥旗可是跟著他動的,若是他跑了豈不更是動搖軍心。
江源此時仗著左右都有靖軍護衛,還刀入鞘,取出弓箭來,搭箭就射,他那一箭兩百多步都能射穿鐵甲,這點距離絕對夠殺遼王的了。這遼王也是命大,身邊一將猛把他撲開了,雖然讓他從馬上摔了下去跌了個七葷八素,好歹沒被取了性命。和評書裏說的不一樣,無論王爺還是將軍都沒有敢穿什麽白盔白甲金盔金甲等著被殺的,所謂“臨陣不自標異”,要真穿的那麽標新立異怕是早就被敵人射成刺猬了,所以遼王這麽一入人群還真是不容易找出來。
江源一看遼王沒入人群看不見了,帥旗倒還立在那裏,立刻彎弓又是一箭,將遼王王旗射了下來。他也壞,扯著脖子就喊了起來,“遼王已死,降者不殺!”
他左右的騎兵也跟著一起喊了起來。不少遼軍士兵轉頭一看帥旗倒了,還以為遼王真的死了,這群不過打了幾仗的普通人哪有不亂的,被戰力強他們許多的靖軍殺得混亂不堪,眼看就要敗了。
這時候的士兵哪有什麽忠誠度可言,順風戰當然一切好說,若是攻堅戰哪有不逃的。官渡之戰,袁紹的軍隊是曹操的數倍,結果一旦軍心大亂就被曹軍追得四散而逃,更何況遼軍面對的是與自己人數差距沒多大的靖軍!潰兵越來越多,軍官根本阻攔不住,兵敗如山倒就是這麽個道理。
遼王司徒標倒是懂的決斷,一看敗軍之勢已不可阻,立刻帶著潰兵倉皇撤退。沒有王旗的指引,江源根本看不出誰是遼王,只得放棄追殺遼王,帶隊追擊遼國潰兵。
這一戰足足持續了一天一夜,斬敵兩萬餘,投降五萬餘,其餘都丟盔卸甲逃竄光了。
只這一戰就擊潰十四萬遼軍,解了京城之圍,江源笑了笑,他倒要看看在大靖這種軍功最上的王朝,還有誰能攔住睿王奪嫡之勢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